中文(繁) | English | Русский
本文由正教会中华诸圣会翻译委员会翻译并审核通过

罗马教宗之首席地位

正教是“唯一、神圣、大公、传自使徒的教会”的信仰。在正教会之外,没有其他得救的可能,就像在洪水灭世时,除诺亚(挪亚,诺厄)方舟以外没有得救的可能一样。正教坚信在教会的种种奥迹之下隐藏着上帝救赎的恩宠。

正教会就像“真理的柱石和根基[1]”、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甚至“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2]”,且教会有基督他亲自为首领,并永远与之同在,“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3]”。

从整体上来说,这样的教会是不会走上歧途的,教会走向歧途就等同于其灵性的灭亡,但是,因着救世主的允诺,教会是不会灭亡的。但是如果说正教会作为整体不会步入歧途,教会中的个别成员、个别团体和组织甚至是教会中很大一部分成员则有可能走上歧途。而且自从整个教会的观点在大公会议上确定之后,大公会议就成为教会绝对正确的监管人,神圣启示的权威阐释者——这不是因为会议中的成员个人绝对不会犯错,而是因为会议的决定是整个教会的声音,是由圣灵的恩典引导的[4]

普世教会的永无谬误这一观点来自基督和他的使徒们,在公元一世纪的基督教会中流传甚广,并且在正教会中保留至今。但在西方教会,伴随着其它方面一点点的被歪曲,这个观点也受到了扭曲。罗马主教一直被视为会议(大公会议)的一员,并且服从会议的决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罗马教宗开始把教会无误的特权归结于自己个人身上,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在1870年的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上他荒谬的主张得到了承认。

除了他们看不见的首领,即耶稣基督之外,天主教徒认为他们还有一个看得见的首领,即罗马教宗,他们认为永无谬误的是罗马教宗而不是普世教会。

关于教宗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教义在九世纪开始兴起,并且是天主教的主要教条之一,也是与正教会的主要差别之一。天主教徒认定:基督派遣他的一个使徒,即使徒裴特若,基督在世的代表、使徒之长、实体教会中的首领,全权代表基督拥有超越一切使徒和整个教会的无上权力,并且只有通过他,余下的使徒们才能够得到他们无上光荣的权利。天主教徒还声称罗马教宗成为了使徒裴特若的继任者,并且继承了他的一切权力和特权。教宗是全教会的首领、基督在世的代表、唯一为实体教会传递无上光荣权利的信使;他关于信仰的话语是绝对权威——用官方语言来说即是“来自上座的指令”,——是一贯正确的,不管是对于教会,还是教内众人个人而言,都是义不容辞的。

在罗马天主教的教义中,突出了三个要点:1)关于使徒裴特若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教义、2)关于教宗无上权利和3)其永无谬误。

现在我们将略微探讨关于教宗教义的头两条。天主教徒对使徒裴特若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教义基于以下两条圣经经文。第一条见于《圣福音依玛特泰所传者》第16章[5]

“耶稣到了凯撒里亚斐利彼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安,有人说是伊利亚,又有人说是耶热弥亚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蒙裴特若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蒙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还告诉你:你是裴特若,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在引用的救世主的话语中,没有任何话能够说明使徒裴特若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或者概括说明关于他与其他使徒们的关系。这里,基督在提及教会的建立。但是教会不是建立在裴特若一个人身上。在《致艾弗所人书》中[6],使徒帕弗罗向基督教徒致词说:“(教会)建立于使徒和先知们的基础上,耶稣基督自己作房脚的基石”,同样《致科林托人书一》中[7],使徒帕弗罗说到基督教会的建立时,作出如下表述:“我照上帝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在启示录中,教会被比作一个城市,其中说到:“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8]

让我们回到福音书的主要经文中,根据《圣福音依玛特泰所传者》,天主教徒试图从中证明使徒裴特若拥有超过其他使徒们的地位,而透过使徒裴特若,罗马教宗又拥有在教会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段引用的经文中,清楚地显示了使徒裴特若承认基督为上帝之子,这不仅是他的观点,也是其他所有使徒的观点,实际上,这也正是救世主的许诺与所有使徒都有关的原因。救世主出乎意料地问到“你们说我是谁?”,使徒裴特若最为冲动,在其他使徒尚未明白其中真意之前,他已经抢先回答了救世主的问题,在经文中这样的事例也并不鲜见。

更有甚者。在救世主的话语中,“你是裴特若,我要把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天主教徒把“裴特若”“磐石”视为相同的意思,并且想当然地依此得出结论,认为救世主是想要在使徒裴特若本人身上建立教会,只以裴特若一人为教会的根基。这是概念的混淆,导致名称正误不分。该使徒的正确名称在希伯来文中应为西蒙(西门,西满)。救世主看到了他信仰的坚固,给了他个新名字,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绰号(正如他同样对雅科弗和约安做的一样,叫他们“半尼其(波纳尔革)”,就是“雷子”[9])——希伯莱语为Cephas,希腊语为Petros。这不过是类似文字游戏的话,却被天主教神学利用。

至于提起天国的钥匙以及捆绑和释放的权利,这里,主是通过使徒裴特若这个人,给予了所有使徒一个允诺——按照《圣福音依玛特泰所传者》[10],他对所有门徒重复了完全一致的许诺和话语;并且在他复活之后,基督履行了他的许诺,对所有门徒们说:“你们受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11]

现在,让我们看到《圣福音依约安所传者》中,天主教徒从中引用若干章节,意图证明使徒裴特若拥有超越其他使徒的权力,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上帝赐予给他的。在这部福音书的二十一章(15-17节),我们读到:“耶稣对西蒙裴特若说:‘约纳(约拿)的儿子西蒙,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裴特若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纳的儿子西蒙,你爱我吗?’裴特若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纳的儿子西蒙,你爱我吗?’裴特若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

在这些字句中,天主教徒们看见了主实现了之前向使徒裴特若许下的那个诺言。就是说,授予了裴特若以权威和在教会之内至高无上的权力;此外,他们把羊理解为使徒,而羔羊则是其他的信徒。

在约安福音中所录述的救世主之语,是在其复活后不久所说,而那个时候,使徒裴特若还是懦弱小信,否认基督的。使他恢复到之前的使徒地位,是当时对他和众使徒最至关紧要之事。而就在他和救世主的对话当中他已经得复其位。“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的字句是用来提醒裴特若记忆起他的自信之语,“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12]”以及“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13]”这三次“你爱我吗”的诘问符合裴特若三次的背主行为,在这时候主不再叫他“裴特若”,而是叫他之前的名字“西蒙”。事实上裴特若很伤心,在被主的三次发问后变得很悲哀,如果我们承认这里是在讨论关于建立裴特若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职权,那这三次问题就完全无法解释。而相反地,如果裴特若明白主的话语是在提醒他的背信的话语,这悲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主之后所说的话与授予使徒裴特若权力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在跟随拉比的过程中,使徒裴特若见到了约安,问(耶稣):“这人将来如何?”他听到的回答是:“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14]”很难想象主会对一个已经被指派作他的代表和使徒之长的人说这样的话。

至于救世主对裴特若说的话:“你喂养我的小羊;你喂养我的羊。”的话,“喂养”这个词根本不意味天主教神学家们所声称的牧养职位的最高权威,而仅仅只是表示对其他所有使徒和其继任者们的恰当地指引权力和责任。而且根本没必要把“羊”和“小羊”理解成为众人和神父、或是如天主教所想,将后者理解为使徒本人,其实根据诸圣教父们的解释要简单得多,羊和小羊是两类信徒的代表——分别指修为稍浅信徒的和稍深的信徒、稚嫩的信徒和成熟的信徒。

正教教导说十二使徒们在尊贵、权力和恩宠上是完全同等的。特定意义上来说,是可以称使徒裴特若为使徒长,但也是和其他使徒平等的使徒长。这个教义在整段使徒时代的历史中得到了证实,正如在新约中所阐明的一样,使徒间的完全平等无可争论地被证明出来。[15];许多段落证明了使徒们不仅得到了使徒身份的恩典。还有在教会内依此恩典行事的权力,这恩典直接来自救世主基督耶稣,而不是得自使徒裴特若[16],而且所有的使徒们无一例外都要受到更高的审判所——教会的审判[17]

使徒会议的史实[18]特别清楚地否认了使徒裴特若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安提阿的基督徒们并不是单请求使徒裴特若一人解决他们的困境,而是向所有的使徒们和大司祭们提出请求。如果要我们相信天主教教条是真的,那基督徒们应该向他一人请求才是。我们从节选自使徒行传的章节中可以看见,会议中的问题要经过整个会议的共同讨论,而且会议中最终解决这个事情的是使徒雅科弗,并且这个决定是根据他的话,而不是根据使徒裴特若的话写下来的。

事实上裴特若,根据圣经的陈述,是受使徒们派遣[19],向其他使徒和信徒们叙述了他的作为[20]并且聆听他们的异议甚至是谴责[21],当然,如果使徒裴特若是使徒之长和教会的首领这一切就说不通了,这都是和天主教教义背道而驰的。

正教神学严格区分使徒们荣耀的贡献和主教的工作。亚历山大主教(本姓Semenov-Tian-Shansky)写道:“使徒们至关重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其重要性胜过主教。主教们领导地方教会,而使徒们则作为传福音之人在各地奔波。一个使徒,若在某地建立一个新的地方教会,可以为之任命一个主教而自己则去其他地方去传播福音。因此,正教会并不把使徙裴特若作为罗马的第一位主教去宣扬。虽然如此,圣教会却允许在主教中有一人拥有至高的荣耀,然而关于其是否永无谬误,无相关论述。”在最初的时代,首席的荣耀属于罗马主教,然而在他分裂教会之后,这一荣耀已经被传给了君士坦丁堡教会的牧首[22]

教宗之“永无谬论”

关于教宗永无谬误的教义,这在古代分裂之前的教会中根本就是闻所未闻,它和关于教宗的首席地位的教义一样,是出现于中世纪;但是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天主教会中相对较为清醒、诚实和独立的成员们反对。直到1870年,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时,教宗庇乌斯九世不顾其他天主教徒的抗议,成功地使这个教义变成了教条,而这些反对者们宁愿离开教会并成立他们自己的“旧天主教会”也不愿意接受如此荒谬的教条。凭借梵蒂冈会议的释义,当教宗作为所有基督徒的导师时,是永无谬误的,他对信仰的解释和宣讲是“绝对权威”的,从职务上来说,教宗是教会的首领。天主教神学家对这条模糊的“绝对权威”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理解;但是,不管怎么去理解它,这条天主教的教条完全违背了基督教义的精神,基督教教义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是绝无谬误的——不管这个人的地位是什么崇高。

这条关于教宗永无谬误的教义与整个教会史,乃至教宗制度本身相矛盾。历史展现了一系列无可辩驳的事实,即:教宗在教义问题上的谬误,以及教宗之间在信仰上的问题上也互有矛盾。举例来说,教宗西克特五世和众主教一道,发行了一版由他亲自校对的拉丁文圣经,并要求教众接受该本圣经为最正宗的,如若不然则革除教籍。后来证实在这部译本当中出现了重大错误,被后来的教宗们从教会用书中撤去。那一个教宗是无误的?西克特或者是他的继任者?教宗莱翁三世不仅拒绝将“"filioque”即“和圣子”这一补充加入《信经》,还甚至命令将未经修改的信经镌刻起来并安放于教堂中。不到两百年,教宗本笃八世却把这个补充加入了信经中。他们谁是对的?关于罗马主教们教条谬误的事例数不胜数,这些姑且不谈,单是教宗何诺留(625-638)的事例已足够说明一切,他堕入了一志论的异端(错误的教义,认为基督只有一个位格——神性)并且被第六次大公会议革除教籍,在这次大公会议中,罗马主教的代表阿伽同也出席并签署了此项决议。


[1] 致提摩泰书一/提前/弟前3:15

[2] 玛特泰福音/太/玛16:18

[3] 玛特泰福音/太/玛28:20

[4] 会议的决定总是以以下字句开头:“因为圣灵和我们认为最好”。参见使徒行实/徒/宗15:28

[5] 玛特泰福音/太/玛16:13-19

[6] 致艾弗所人书/弗2:20

[7] 致科林托人书一/林前/格前3:10-11

[8] 约安之启示录/默21:14

[9] 玛尔克福音/可/谷3:17

[10] 玛特泰福音/太/玛8:18

[11] 约安福音/约/若20:22-23

[12] 玛特泰福音/太/玛26:33-35

[13] 路喀福音/路加22:33

[14] 约安福音/约/若21:22

[15] 例如,玛特泰福音/太/玛4:18-19; 10:1; 40; 19:28; 20:24-27; 23:8-11 ;玛尔克福音/可/谷10:35-37; 16:15;路喀福音/路加22:20-30及其其他多处

[16] 玛特泰福音/太/玛4:18-22;玛尔克福音/可/谷1:16-20;路喀福音/路加9:1-6;约安福音/约/若20:21-23及其他多处

[17] 例如玛特泰福音/太/玛18:17

[18] 使徒行实/徒/宗十五

[19] 使徒行实/徒/宗8:14

[20] 使徒行实/徒/宗11:4-18

[21] 致噶拉塔人书/加/迦2:11-14

[22] 《正教问答集》,巴黎,1981年,160页

《正教与异端》 罗马教宗之首席地位与教宗之“永无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