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必須仔細看看聖詠──或者它們被稱為唱和頌──的詞句。但是,首先我們必須要記得整個基督救世工程的奧跡即在於祭獻。因此,在祭獻之前與之後的禮儀和經文都指向這一救世工程。
這祭獻紀念我們主的死亡,復活與升天,因為這些尊貴的禮品被祝聖為救主的身體,這身體從死者中復活升天了。祭獻之前的禮儀行動使人記起祂死亡前所發生的事件──祂的降臨(誕生),祂初次顯明其身份,祂圓滿地彰顯自己的身份。祭獻之後所紀念的是耶穌自己所稱的「父所應許的」(路喀福音24:49;宗1:4),即聖靈降臨在使徒身上,使徒們歸化萬國,以及他們所建立的教會。
整個奧跡的慶典彷彿是對獨一身體的完美描繪。由首至踵,秩序井然,和協一致,每一禮節,每一經文都構成了整體的一部份。禮儀一開始所唱的頌歌象徵著救贖工程的第一階段,誦讀聖經經課和其它的禮儀行動代表著這一工程的第二階段。
不錯,我們曾經說過,詠唱頌歌、誦讀經課還有另一目的,即淨化並預備我們的心靈以相稱地參加這神聖的奧秘,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它不同時具有兩種作用。這些行為既聖化信友也象徵救贖計劃。就如禮服首先具有其作為衣服的功用──蔽體御寒,與此同時,禮服的款式還表明其主人所受的教育,所處的社會地位與所受的尊榮,因此它同時具有兩種功用。既然所唱的頌歌和所念的經課都是摘自聖經及其它受默啟的著作,這些課誦自身就會聖化唱念它們的人;由於這些經課儀節都是經過精心挑選並仔細加以編排的,因此他們也具有另一作用:它們很恰當地象徵了基督的來臨及祂所作的工作。不僅這些頌歌和經文,連司祭所作的動作本身亦具有這些作用。每一動作都有其當下的目的與作用,與此同時,每個動作還代表了基督在世的某一行實,祂的作為和所受的苦難。例如:我們將福音書呈上祭台,之後將奉獻的禮品放上祭台。這兩個行為各有其實際的理由:前者是為了預備誦念福音,後者是為了能夠舉行祭獻。但是除此以外,前者是代表著基督初次顯明其身份,後者則象徵著救主圓滿地彰顯其身份。前者是隱晦的,不圓滿的,發生在基督塵世生活的初期;後者則以圓滿而卓越的方式彰顯了祂的身份。甚至某些禮節根本沒有實際的作用,只有象徵意義,例如:將聖矛刺入祭餅,在祭餅上畫十字聖號,在聖爵中注入一些溫水等。
在其它的聖事中也可以發現許多這一類的事物。例如,在聖浸奧秘中,候浸者必須脫去他們的鞋和衣服;然後,面朝西方,他們向前伸開雙手,吐唾沫。這些禮節以及其它類似的行動對聖事禮儀而言,並沒有什麼實際的重要性。它們只是提醒我們應當憎恨魔鬼,凡是希望成為一個真正基督徒的人必須棄絕它。
現在就讓我們仔細看看整個禮儀如何寓示著救恩贖工程,首先,讓我們來看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