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 | English | Русский
本文由正教會中華諸聖會翻譯委員會翻譯並審核通過

正教與異端——原罪

我們在上節討論的羅馬天主教的聖母無原罪始胎的教義,與聖經中世人都有原罪的教導相悖[1]

這個罪是由人類的祖先在伊甸園裡犯的,這罪孽和其所有的後果,遺傳到他們的後裔身上。那次墮落之後的人類是怎樣,那麼他們在世上的後裔也一直是怎樣。「生了一個兒子,形像樣式和自己相似。」[2]疏遠上帝、遺失恩寵、扭曲上帝的肖像、肉體組織的衰敗和漸漸的弱化,最後死亡——這就是阿達穆悲哀的遺傳,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接受的遺傳。「從被污染的源泉裡自然會流淌出被污染的水流,」正教會的教理問答書中教導,「所以如果祖先是有罪的,是必死之身,那麼後代自然也是有罪的,也是必死之身。」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跟著達維德(大衛,達味)王重複:「誠然,我在不義中被孕育,在罪孽中我母親生養了我」[3]。使徒帕弗羅更清晰地表達了這個思想:「故此就如罪惡藉著一人進入了世界,死亡也進入了世界,這樣死亡就殃及了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4]

繼承到的罪並不與生理或心理的法則相矛盾。相反地,反而在這樣那樣的法則中得到了肯定。某種精神或道德的品質,或者某種墮落的傾向,以及生理的缺陷(例如:易患病的體質或是某種疾病)從父母遺傳到孩子及其後代是一種完全正常的現象。從一個純粹的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如果人類祖先犯罪造成的對道德天性的損害只存在他們身上,而沒有在後裔身上留下任何影響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才是不正常的。

「原罪是指罪惡對人性的損害,原罪讓人類無法完成上帝的計劃,滿足上帝把人類作為世界萬物之王的預想」 納撒尼爾主教寫道。[5]

根據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導,人性的本質在始祖墮落之後並沒有改變;人類仍然保持著被上帝創造時的樣子,只是喪失了天賜的恩寵(不朽的肉身、原始的正義、對大自然的統治力),由於這個緣故,人類開始在靈魂與肉身上變得每況愈下。這個天賜恩寵的的剝奪,是對始祖和之後所有人類的懲罰。根據天主教神學家的說法,墮落的人就像是一朝臣,一度因為國王特別的恩典而被提升,然後因為他的過錯而被從高位上貶謫下來,隨後又回到了他從前的狀態。

天主教徒把至潔童貞誕神女從這個概念中剔除。「根據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納撒尼爾主教寫道,「所以有原罪是因為最早的人類犯了罪,上帝從他們身上拿走了『原始的正義』(原始的公正),在他們墮落之前這本是他們的天賦,因為犯罪而被剝奪,這樣一個普遍的規律在聖母瑪利亞身上卻是個例外。因為,聖母瑪利亞的靈魂在進入她的肉身之前就擁有了這一天賦。因此,聖母完全相似與墮落前的埃娃,她擁有此原始的公正的天賦。[6]

根據正教會(從公元伊始至現在)的教導,所有的人都有原罪——所有人,包括聖母。而且所有人都必須通過上帝之子的獻祭而被拯救。至潔童貞誕神女自己也列在被救贖的隊伍中,把上帝稱為她的救世主:「我靈以上帝我的救世主為樂。[7]」聖經只知道一個人沒有原罪——神人耶穌基督,由一個超自然方式而孕育——由聖靈感孕。

天主教會對於原罪的觀點和在此基礎上的結論與上帝聖言相悖,上帝清晰地指出人類祖先所犯的罪和這罪的後果對人類的天性是有所損害的,表明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則遭到了破壞。使徒帕弗羅說:「 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若我去做所不願意做的,就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是喜歡上帝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8]

主耶穌基督為拯救人類所作出的犧牲是極為偉大的,但這一獻祭卻被天主教會關於墮落的教義看輕了,而人類自身的參與在救贖當中被看得過分重要了。這裡天主教獨有的評判方式又一次地表現出來:人類得到救贖不但是應得的、通過自己得來的,而且得到永遠的救贖完全不在其話下,人類可以做到的精彩之事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教關於原罪的教義,像許多其它的觀點一樣,都陷入了另一種極端。在其主張中,人類的墮落導致其天性的敗壞達到了在人類身上找不到一點上帝賜予人類的能力與權利的痕蹟,而且他所有的慾望都是朝著邪惡和罪惡的。根據路德的表述,人類變成了鹽柱,就好像羅德的妻子一樣;變成了一塊缺少靈性的木頭甚至還更糟,因為木頭不會行動和反抗,而人會反對神聖恩寵的作工。的確許多新教徒後來承認他們提出的這一教義太過極端,有些新教徒的觀點甚至和正教觀點更為接近,但是,很不幸的,其他人則陷入了理性主義,並且到了徹底否認原罪甚至我們祖先的墮落這一史實的地步。

新教關於原罪的觀點與聖經中的下列內容相牴觸:呼籲人類通過自由意志改正錯誤獲得救贖,從而證實了人類的天性並沒有被改變得太厲害,他們還是可以參與自身的救贖。[9]


[1] 約弗傳/伯/約14:4-5、約安福音/約/若3:6等許多其他地方

[2] 起源之書/創5:3

[3] 聖詠50:7/詩篇51:5

[4] 致羅馬人書5:12

[5] 《對聖經和信仰的討論》,卷一,96頁[俄文版]

[6]《對聖經和信仰的討論》卷一,98頁,[俄文版]

[7] 路喀福音/路加1:47

[8] 致羅馬人書7:19-23

[9] 參見瑪特泰福音/太/瑪16:24 ;19:17-21

《正教與異端》 額外的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