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1]
我們的教區學校接納那些不屬於東正教的孩子,倘若他們願意與其他東正教的孩子一起學習祈禱和教理問答。幾年前,一個學生的母親打電話給我,憤怒地聲明她要從學校帶回她的女兒,因為我們在歪曲基督的信仰。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她引用這樣一個事實:我們要求孩子學習一段禱文,念作「洗淨我們的一切污穢」[2]。「我們是基督徒,」那個婦女說,「因此我們是神聖而純潔的。沒有理由要向孩子灌輸有罪和悔罪這些令人沮喪的感覺!」原來這個婦女屬於某個靈恩教派。
遺憾的是,這樣一種天真的認為自己無罪和聖潔的觀念,以及不瞭解基督教的本質,自從馬丁路德的時代(16世紀初)就體現了新教的特徵。一個著名的新教神學家是這樣總結新教徒對基督教的理解的:「罪人的稱義是上帝的一個無所不包的行動。當一個信徒被稱義的時候,他的一切過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都被赦免。上帝宣告他稱義的那一瞬間,他全部的過失都被寬恕了」[3]。
對耶穌基督的表面信仰如果不是自然地使人確信自己無罪,至少使人對他的罪不感到內疚。這樣一種看法不僅僅是根本錯誤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它剝奪了人重生的有力方法。為了信徒靈魂上的淨化和聖化,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把這個方法給予了他們。
首先,靈魂上的疾病與身體上的疾病完全不同。一方面,靈魂上的疾病與我們的自我、自由意志、潛意識、經歷、習慣和偏好密不可分。當主耶穌基督醫治那些患了各種各樣的身體上的疾病的人的時候,他是即時地醫治,以致他們能夠一次性徹底地從軟弱中解放出來,不需要任何進一步的治療。不幸,靈魂上的康復是被罪損害了的心靈的重生,它是一個更緩慢更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本身必須扮演一個非常積極的角色。這是因為罪在我們的人性中已經變得根深蒂固,幾乎完全與它糾纏在一起。
如果我們希望尋求關於基督徒神聖性的例子,我們自然會求諸於最初的基督徒的教會。然而,閱讀新約時,我們被這樣的事實震驚了:雖然聖靈恩典的恩賜是充足的,而且在普通的基督徒中可以見到很多崇高的神聖的榜樣,但是也有很多反面的人性的實例。實際上,在聖靈降於使徒、第一個基督徒團體在耶路撒冷形成僅僅幾個星期後,我們看見在救濟的分配問題上,偏袒和不公平在信徒中出現了[4]。使徒聖帕弗羅(保羅,保祿)為嫉妒、虛榮、驕傲、爭吵和彼此訴訟而嚴責科林托基督徒[5]。他還批評他們容忍地甚至放任地接納通姦者到他們當中,那個人帶走了他的父親的妻子[6]。此外,他號召他們避免不潔的罪[7],並警告他們不要由於有說方言的恩賜而使驕傲膨脹。他譴責噶拉塔的基督徒彼此「相咬相吞」[8]。使徒們不得不警告基督徒不要喝醉和在愛宴,即聖體血禮中無節制[9]。聖帕弗羅指責基督徒食用祭偶像的食物而使其他基督徒跌倒[10]。他也提到假弟兄的背教。在《啟示錄》開始的寫給小亞細亞教會的信裡,有對不冷不熱、自大和驕傲的批判。也就是說,在教會中存在高度屬靈的基督徒同時,有一些人像所有普通的異教徒一樣道德墮落,因為他們在洗禮之後變得懈怠,並被過去的偏情擊敗。
我們人類的情況可以比喻成麻瘋病人的島嶼上的生活。在那裡,居住者處於不同的康復階段。洗禮的聖禮洗去罪的麻風,並把偉大的屬靈能力注入人內。然而,罪的傷痕不會立即消失。一定的犯罪傾向仍然存在。有很多因素使人可能陷入罪而威脅著人:外部的誘惑、處於不利的環境、自己的罪習和弱點、靈魂上的未成熟、屬肉體、反覆無常和軟弱。如果一個人不與小罪和軟弱鬥爭,並用悔改潔淨它們,它們最終可能形成一種道德上的負擔,那會沉重地壓在基督徒的良心上;它們可能把他引向靈魂上的「船破之災」[11]。
小罪像空中的塵埃一樣不可避免是人生中一個悲哀的事實。就像每天都有必要洗滌和打掃房間那樣,為人的每日的過失而不斷懺悔是同樣必要的。誰會認為自己比基督的使徒更聖潔或更完美?然而即使他們也不把自己看作是無罪的。「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使徒聖雅科弗(雅各,雅各伯)寫道[12]。「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便是以上帝為說謊的。他的道也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使徒聖約安(約翰,若望)寫道[13]。使徒聖帕弗羅痛苦地意識到他自己的不配:「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個是罪魁」[14]。注意他不是說「我過去是,」而是說「我是,」顯然因為他繼續為曾經迫害過信徒而懺悔。傳統告訴我們使徒裴特若的眼睛總是有點紅,因為當他聽到公雞在夜裡啼叫的時候,就會醒來,回憶他的不認基督並開始哭泣。
使徒聖約安用這些話來教導基督徒關心自己的靈魂狀態:「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我們若在光明中行……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15]。同樣地,聖帕弗羅寫道:「親愛的弟兄阿,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16]。顯然,使徒在這些章節裡是號召基督徒而非異教徒悔改,並且他們所用的言辭,「潔淨」和「讓我們潔淨,」暗示著道德的純潔有等級,就像罪孽有等級一樣。因此另一經節寫道:「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17]。
因此,道德上無可指摘是一個目標和理想,而不是已經達到了的狀態。福音中撒網的比喻、麥子和稗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教會不僅僅由聖徒組成,還包括不同靈性水平的人,甚至是罪人。這是使徒聖帕弗羅關於教會所必須說的:「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18]。關於將來的天國,有話說 「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只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19]。
我們靈魂困擾的起源是我們生來就具有被罪損害了的人性。什麼能夠比小孩更純潔和天真?然而,甚至在最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有時候也會頑固、殘酷、不誠實;他們有可能詭詐、說謊、打另外一個小孩或者懷有惡意地打破另外一個小孩的玩具。父母親經常把這些事情看作是幼稚的惡作劇。然而他們應該明白:除非他們教導孩子謹防壞的傾向並與它們鬥爭,這些傾向可能最終變成難以駕馭而混亂的偏情。這就是教會要求孩子從七歲開始懺悔的原因。
當新教的成員僅僅因為自己信仰耶穌基督就把自己看成無罪的聖徒的時候,他們就給自己造成很大靈魂上的傷害,剝奪了自己得恩典的方法,那是主為了我們的靈魂重生而給予我們的。在這些得恩典的方法中,有經常認真地審查良心,不斷地悔改,在神師面前懺悔罪過以及在聖體血禮中領受基督的身體和血。
讓我們假設你真誠地信奉基督,而且你設法過基督徒的生活。你沒有殺過任何人;你沒有犯過姦淫;你沒有偷過任何東西;你不醉酒;你過著努力工作而有節制的生活。這意味著你完全無過失嗎?那些不知不覺間在我們內心產生的不純的思想和感覺又怎麼樣?閒談、自誇、心中嫉妒或憤怒的情緒又怎麼樣?對真理的漠不關心和對錯誤的教義的接受——全部新教徒都犯了的罪——又怎麼樣?自愛、虛榮、自己優越的感覺、驕傲、猜疑、對別人的不幸幸災樂禍、膽小怕事、失去勇氣、指責別人、靈魂上的麻木、懶惰、浪費時間、偽善或者眼目的情慾又怎麼樣?對世間的福分和舒適的依戀、嚮往變得富有,或者對別人的痛苦冷酷無情和漠不關心又怎麼樣?存在能夠仔細地分析自己的人生,甚至生命中的一天,並聲明自己完全正直,甚至聖潔的人嗎?如果沒有,那麼他就是不純潔的[20],就應該懺悔並向上帝求助去改進他的生活。
這是相互矛盾的:真正正直的人——例如薩羅夫的聖塞拉芬、 奧普提納的長老安弗若西,喀琅施塔德的聖約安、上海的聖伊望主教和其他類似的人——總是懷著衷心的悔悟為他們的罪和過失懺悔,然而一些我們當代的迴避各種屬靈爭戰的自稱基督徒的人,卻把頭抬得高高地走來走去並輕蔑地看低其餘的罪人。對於如此自滿的「聖徒」,上帝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21]。
關於新教的最糟糕的事情是它徹底地降低了道德的標準。人們對潔淨會有不同的觀念是可理解的。只要在他的房間裡沒有食物腐爛,而且他的被單沒有粘在他身上,「懶漢」就會覺得幸福,然而「有潔癖的人」稍有不整就會感到痛苦。
上帝不想我們以懶散的標準來生活。他希望我們每一個人認真地向著靈魂上的盡善盡美奮鬥。「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22]。注意,有關心靈純潔的祝福[23]在其他祝福當中排第七。關于謙卑(虛心的人)、悔改(哀慟的人)、溫柔、為正義熱切奮鬥(飢渴慕義的人)和憐恤的陳述先於它。也就是說,通過極大的努力才可以獲得心靈的純潔,因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
我們受損的、有罪的狀態的一個悲哀的結果是存在於我們的靈魂的高尚渴望和我們肉體的混亂的情慾之間的根本衝突。這個內在分裂的問題是如此的重要,以致聖經非常注意它。聖經號召我們強迫自己過屬靈的生活。在這裡,我們僅僅引用一些最顯著的章節。
「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做的。」[24]。「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上帝為仇……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25]。「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上帝試探。因為上帝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26]。「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上帝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27]。
有時候,這抵制誘惑的鬥爭可能變得非常激烈,要求我們付出巨大的靈魂努力,就像聖帕弗羅寫信給一些靈魂上很沮喪的基督徒:「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28]。
就好像在總結我們在這裡已引用的使徒的教導似的,喀琅施塔德的聖約安說:「牢記你是兩面人。一面是屬肉體的、舊人的、患偏情之病的。對於這一面,你必須抑制,不要向它不斷的罪惡要求屈服。另外一面是屬靈的、新人的,它尋求基督,住在基督裡並在基督裡找到它的生命和安息。」
為了避免被鍾情於罪的肉體的混亂的慾望奴役,基督徒必須始終與誘惑鬥爭並且不允許罪積壓在他的良心上。像薩羅夫的聖塞拉芬所教導的,
「將被拯救的人必須總保持一顆痛悔和願意悔改的心。『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29]。有了這種痛悔的靈魂,人就能夠容易地並不受傷害地避開惡魔所有的狡猾的陷阱,魔鬼付出所有的努力去干擾人的靈魂並在產生的擾亂中播種他的稗子……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在罪裡跌倒而冒犯上帝的尊威,因此我們應該總是謙恭地求主寬恕我們的罪過。」
用我們並不比其他人壞,以及上帝愛我們,因此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思想來欺騙自己是愚蠢和具有破壞性的。不是的,罪是一種嚴重的靈魂上的病。在洗禮的聖禮中,主洗去我們靈魂上的麻風並灌輸給我們全新的屬靈能力。我們之前的病所留下的傷痕仍然在我們身上,生活在其餘「麻風病人」之中所帶來的復發的危險也一直伴隨著我們。
教會為我們預防罪並與它作鬥爭提供有力的武器。禁食、苦行、悔罪和告解——所有這些事情聽起來可能很令人沮喪,特別是對於在基督教裡僅僅尋求快樂和輕鬆的東西的非正統人士。我們必須明白靈魂上的完美、正義、神聖、接近上帝、靜觀上帝、天國和永恆的幸福都是一種品質的不同方面,這種品質在它們當中佔據著核心位置。這就是心靈的純潔,通過與自己的過錯作鬥爭而獲得。在這裡,我們發現一條清晰的規律:水晶越純淨,就通透越多的光;鑽石越打磨,就發出越明亮的光。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得到全部應許予我們的祝福,就讓我們仔細地檢查自己的靈魂狀態,並讓我們真誠地懺悔我們的罪過,哪怕是最小的罪過。這條道路是狹窄的,有時候也很陡峭,但是別無它路!
[1] 瑪特泰福音/太/瑪 5:8
[2] 禱文「天上的君王」
[3] 石威廉(Shedd, William G.T.),《教義神學》,Grand Rapids:Zondervan 1888;加注重點版
[4] 使徒行實/徒/宗6:1
[5] 致科林托人書一/林前/格前 3:1-4; 4:8; 6:1-9
[6] 致科林托人書一/林前/格前 5:1-7
[7] 致科林托人書一/林前/格前 6:15-19
[8] 致噶拉塔人書/加/迦 5:15
[9] 裴特若書信二/彼後/伯後 2:13; 致科林托人書一/林前/格前 11:17-32
[10] 致科林托人書一/林前/格前 8
[11] 致提摩泰書一/提前/弟前 1:19
[12] 雅科弗書信/雅 3:2
[13] 約安書信一/約壹/若一 1:10, 8-9
[14] 致提摩泰書一/提前/弟前 1:15
[15] 約安書信一/約壹/若一 2:1-2; 1:7; 3:3
[16] 致科林托人書二/林後/格後 7:1; 較.致希伯來人書9:13-14
[17] 約安之啟示錄/默 22:11
[18] 致提摩泰書二/提後/弟後 2:20
[19] 約安之啟示錄/默 21:27
[20] 較.瑪特泰福音/太/瑪15:18-20
[21] 約安之啟示錄/默 3:15-18
[22] 勒維人之書/利/肋 11:45
[23] 瑪特泰福音/太/瑪 5:8
[24] 致噶拉塔人書/加/迦 5:16-17
[25] 致羅馬人書 8:6-7, 12-13
[26] 雅科弗書信/雅 1:13-15
[27] 裴特若書信一/彼前/伯前 4:1-2
[28] 致希伯來人書 12:4
[29] 聖詠 50:19/詩篇 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