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简) | English | српски | русский

1.偉大女殉道者艾弗斐彌亞

艾弗斐彌亞的紀念日在9月16日,其殉道之日。然而這天人們同樣紀念在其聖髑周圍發生的靈跡。加爾西頓第四屆普世大公會議證實了此靈跡。該會議於公元451年在馬西安帝王與普爾切利亞皇后統治期間召開,當時國王小德奧多修斯剛剛去世。亞歷山德里亞和歐堤切牧首狄俄斯庫羅斯的異端論為召開此會的原因。他是一位掌院,來自君士坦丁堡,散佈謬論,教導主基督不具有神性與人性兩個性體,而只具有神性。在會上,君士坦丁堡牧首安納托利烏斯,以及耶路撒冷牧首尤文納爾都起了重要作用。因無法通過雙方辯論和證詞得出結論,安納托利烏斯牧首提議正教和異端分別寫下自己的信仰宣告,放入聖艾弗斐彌亞聖髑所在的石棺內。此提議得到一致通過,兩份寫好的信仰書卷被置於大女殉道者胸前。關閉石棺,國王印章加封,警衛把守。所有人禱告禁食連續三天。當他們於第四日打開石棺時,看到宣告正教信仰之書卷捧持於聖人右手,異端書卷則被踐踏於聖人足下。因此,藉著上帝的力量,爭論有了抉擇,正教得益。在赫拉克利烏斯國王執政期間,聖艾弗斐彌亞的聖髑從查爾斯頓遷移至君士坦丁堡,置於賽馬場附近奉獻給她的教堂中。無道的利昂大帝下令把聖髑投入大海,然而石棺又奇跡般遷移到萊蒙斯島,安身於偉大女殉道者格力斯瑞亞教堂中。隨後,在艾琳女王統治期間,聖艾弗斐彌亞聖髑所在的石棺再次返回君士坦丁堡,至之前安置之處。聖髑不時流出鮮血,治愈疾患與苦難者。

2.聖艾萊尼 (奧爾迦 )

艾萊尼是一位偉大的俄國公主。受洗前名叫奧爾迦,伊戈爾之妻。牧首波利約克圖斯在君士坦丁堡為她受洗。她對俄國正教信仰及其熱忱,於公元969年進入永恆安息。

3.可敬的殉道者尼科迪默

尼科迪默生於阿爾巴尼亞的厄爾巴桑。他已婚並有四子。他因受土耳其人欺騙,信奉了伊斯蘭教,並強迫孩子們也要信奉。其中一子逃到了阿托斯聖山,成為了修士。尼科迪默便來到阿托斯山,欲將其帶回 。然而,他自己卻被聖山深深影響,並懺悔改過,重返基督信仰,成為了一名修士。他為自己的叛道痛哭三年,最終決定返回阿爾巴尼亞去贖他曾在那裡所犯罪。返回後他在土耳其人面前宣認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並於1722年7月11日被斬首。直至今日,他的聖髑仍完好無損,顯現靈跡。

4.可敬的殉道者奈克塔里

奈克塔里出生在小亞西亞的維尤拉。17歲的他被迫信奉伊斯蘭教,命運與聖尼科迪默斯有些相似。當他以穆斯林身份站在其母面前時,她大喊到:「請走開,我不認識你,我生你為基督徒,不是穆斯林」。他痛苦萬分,悔恨改過,動身來到阿托斯聖山,在聖安納修道院成為修士。勵志為基督受苦來洗淨罪孽 ,他再次返回維尤拉,並在那裡殉道。21歲的他為了基督於1820年7月11日在自己的出生地被土耳其人斬首。

讚美詩
聖奧爾迦 (艾萊尼)、聖尼科迪默斯、聖奈克塔里

悔改者,上帝之摯愛

祂為他們而受難

祂召喚罪人悔改

甚至在此時今日

奧爾迦,悔改者

洗禮中她獲重生

十字聖架,帶俄國人民走出黑暗

尼科迪莫斯,從厄巴桑而來

背離基督,懺悔回頭

用鮮血付了罪債

來自亞洲的奈克塔里

一枝未開之花

無辜成為穆斯林

天使都悲傷哭泣

他痛苦悔改,淚流滿面,生不如死

受難的死亡,為他鐘愛

被穆斯林殺害,橫尸惡官前面

為光榮十字聖架,奈克塔里斷了頭

悔改者,基督之摯愛

他們要收穫永恆之愛

誰能比懺悔者,與基督更親近?

思考

命運發生突變往往打擊最大。然而提前預備突變的發生並守衛自己不受其傷害的人,是否還應被打擊到呢?查理曼大帝命令其皇子們學習手藝,公主們學習紡紗,目的是當命運發生變化,他們可以謀生。眾人皆知的著名大將征服者貝利薩里,遭嫉而被誹謗,國王就這些誹謗之詞將他致盲,抄家。盲人貝利薩里坐在羅馬城門前乞討求生,對路人訴說:「救濟救濟貝利薩里吧,他曾就高位,但遭嫉被擊垮,連視力也被奪走了啊!」 義人約伯說:「人生在世,豈不像服兵役?人的歲月,豈不像傭工的時日」(約伯記7:1)。因此,人必要警覺地看守自己,預備一切可能發生之事。何事不會在人身上發生呢?然而在每次苦難中,人必須寄希望於上帝。全身傷口潰爛站於糞堆上的義人約伯這樣呼號:「祂雖殺了我 ,但我還是要信祂!」(約伯記13:15)

默想

默想光照摩西之面的神跡(出埃及記34):

  1. 摩西在西奈山與上帝對話後,他的面容如何被光照耀;
  2. 人們如何看到後不敢接近摩西,他要用頭巾遮面;
  3. 上帝揀選之人的面容如何通過誠摯禱告和與上帝的交流而發光閃耀。

講道

論服從和謙卑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得前書5:5)

此乃正教信仰普遍性的真實原則!它基於晚輩對長輩的無條件服從,同輩彼此間的相互服從,以及長輩與晚輩都要有的謙虛。謙虛為一好詞, 但謙卑更好,而最佳用詞應是心謙卑微。本質上講,「心謙卑微」準確對應了該使徒在其書信中使用的希臘語,心謙卑微意為低微看自己,高尚思上帝,不斷承認自己無助,無知,惡毒和不配,不斷認識上帝之大能,上帝之智慧,上帝之慈憫,上帝之尊威。

上帝是人類唯一之君王。這就是為何上帝反對以色列人之願從人中為他們立一君王。上帝統治,人服侍上帝。統治者與順服者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僕役。當人們知曉並意識到上帝為王,萬人為其僕役時,普遍性的根基,即天使般社會的根基,才由此確立。於此基礎上,再創建上帝之教會,就是天使般的社會,此事是藉著晚輩對長輩的服從,同輩間的相互服從,與最重要的心謙卑微而成就。此世中的兩大魔鬼也可就此避免:暴政,即:一人強制統治眾人;無政府主義,即:暴徒統治,從而避免單一暴政或政治暴政。

普遍性原則為有機原則,即生命原則。這是相互服侍,相互幫助,相互愛慕的原則。弟兄們,願上帝賜予我們明智去投靠此拯救生命的原則吧。

主耶穌啊,你熱愛世人,順從謙卑, 請確保我們服從你的律法,為愛服從彼此,因你那無法言喻之大能和智慧而心謙卑微,讓它在我們內灌注生根吧。

榮耀和頌讚都歸於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