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Русский
北京传教士团的首脑
  1. 第一届(1716至1728年)。修士大司祭 伊拉利翁诺夫 (列札伊斯基),于1717年在北京离世。
    (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至清世宗雍正六年)
  2. 第二届(1729至1735年)。修士大司祭 安东尼 (普拉特科夫斯基)。
    (清世宗雍正七年至清世宗雍正十三年)
  3. 第三届(1736至1745年)。修士大司祭 伊拉里昂 (罗索欣),于1741年在北京离世。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高宗乾隆元年至清高宗乾隆十年)
  4. 第四届(1745至1755年)。修士大司祭 格尔瓦西(林采夫斯基)。
    (清高宗乾隆十年至清高宗乾隆二十年)
  5. 第五届(1755至1771年)。修士大司祭 阿姆夫罗西(尤马托夫),于1771年在北京离世。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至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
  6. 第六届(1771至1781年)。修士大司祭 尼古拉(茨维特)。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至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
  7. 第七届(1781至1794年)。修士大司祭 约阿基姆(希什科夫斯基)。
    (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至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
  8. 第八届(1794至1807年)。修士大司祭 索夫罗尼(格里鲍夫斯基)。
    (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至清仁宗嘉庆十二年)
  9. 第九届(1807至1821年)。修士大司祭 雅金甫 (皮丘林)
    (清仁宗嘉庆十二年至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宣宗道光元年)
  10. 第十届(1821至1830年)。修士大司祭 彼得 (卡缅斯基)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宣宗道光元年至清宣宗道光十年)
  11. 第十一届(1830至1840年)。修士司祭(后来封为修士大司祭) 维尼阿明(莫拉契维奇)。
    (清宣宗道光十年至清宣宗道光二十年)
  12. 第十二届(1840至1849年)。修士大司祭 波里卡尔普 (佟正笏)。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至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13. 第十三届(1850至1858年)。修士大司祭 巴拉第 (卡法罗夫)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至清文宗咸丰八年)
  14. 第十四届(1858至1864年)。修士大司祭 固里 (卡尔波夫)
    (清文宗咸丰八年至清穆宗同治三年)
  15. 第十五届(1865至1878年)。修士大司祭 巴拉第 (卡法罗夫)。
    (清穆宗同治四年至清德宗光绪四年)
  16. 第十六届(1879至1884年)。修士大司祭 弗拉维昂 (高连茨基)
    (清德宗光绪五年至清德宗光绪九年)
  17. 第十七届(1884至1896年)。修士大司祭 阿姆菲洛赫(罗托维诺夫)。
    (清德宗光绪十年至清光绪二十二年)
  18. 第十八届(1896至1931年)。修士大司祭 英诺肯提乙 (费古洛夫斯基),于1902年封为北京的主教,然后封为都主教。
    (清光绪二十二年至民国二十年)
  19. 第十九届(1931至1933年)。大主教 西蒙(维诺格拉多夫)
    (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二十二年)
  20. 第二十届(1933至1956年)。主教 魏克托尔 (斯维亚金),于1937年封为总主教。
    (民国二十二年至民国四十五年)